養生,貴在養心(人生感悟)✿✿⊱╮
健康,人人所願;長壽,個個所求。可是,健康長壽都需要養生,而養生的最高境界,就是養心。
養生先養心,心靜自然康,心平福樂生,心安萬事寧。常觀天下之人,凡氣之溫與,質之慈良,量之寬宏,言之簡默者都能長壽。把心安頓好,是養生之關鍵所在,是一個人健康長壽的內在要素。
養生之道在於養心,心之健康就是人之健康。心若是養大了,心態就陽光了,遇事就不急躁了,平時就不會生氣了,不生氣的人肝臟也免受傷害了,身體也就強健了。
養心究竟有多重要?雖然各相關研究資料資訊說法不完全一致,但總而言之,「心態好」 比人們的飲食習慣和所處的環境,其百分比都要高出很多。
最近看到一項追蹤研究數據:心態最樂觀的群體,比心態最不樂觀的群體的壽命平均長14.9%。不少調查資料表明,「樂天派」群體中的人普遍都能健康長壽。
人的各種情緒,無論喜怒哀樂,都由心頭起,某種情緒一旦過度就會傷及自身。 《黃帝內經》記載:「喜傷心,憂傷肺,思傷脾,怒傷肝,恐傷腎。」由此可見,學會控制不良情緒,做情緒的主人,是人生快樂和幸福的關鍵!
養生貴在養心。養心重要是為自己的心鬆綁。靜心在於退,潔心在於空,寬心在於忘坎,忍心在於大度,用心在於心康。
養心首先要讓心清靜,心靜自然涼。學會放下焦慮和煩惱,才能讓心情變得平靜。養心必須讓心沉穩。人生有太多的艱難險阻,路要一步一步走,切莫慌張,要讓生命裡的溫馨與美好慢慢累積。世間所有的苦,所有的樂,都是人心製造的,保持一顆平常心,才不會因為期望太高,貪心太重而苦惱。
《養生四要》裡說:「養心莫善於寡欲。慾不可縱,欲縱成災;樂不可極,樂極生衰。」清心能寡欲,寡欲才能少生是非,才能少受或不受煩惱的侵襲。凡事都不可過極,狂笑到了極點就近乎瘋癲,悲傷到了極點就接近了崩潰的邊緣。千萬不要忘記,樂極生悲,物極必反。
養心還要從不生氣開始。有些人就愛生氣,要嘛動輒向別人發火,要嘛自己生悶氣。正要出門突然老天下雨,上了公車卻沒有座位,急著辦事卻趕不上車,走路時被別人碰了一下……如果心情不好,這種種小事,對某些人來說,都會引發不悅,甚至惱怒不已。要知道愛生氣的人免疫力低下,本來都是些無所謂的小事,卻會誘發多種病症。
養心不僅是修身養性,更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,養心必然有助於養身。生活中要學會尋找快樂,營造快樂,讓心靈得到真正的愉悅放鬆。
養生,先要養心。養心,就是養生的最高境界。
-作者-大力
圖文摘自:白石秋水
文章網址:https://smile89098.pixnet.net/blog/post/5770270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