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,兩種人命最苦,兩種人最有福✿✿⊱╮
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
元代大臣史弼的《景行錄》中有這樣一句話,人到中年:

“不自重者取辱,不自畏者招禍;不自滿者受益,不自是者博聞。”

這四“不自”,正好切中現在中年人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:前兩者最命苦,後兩者最有福。

 

1

  • 不自重者取辱。

    不自重的人,最終會自取其辱。

    一個懂得自重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。

    尊重自己的人格,謹言慎行,做人做事謹守底線,不毀壞自己的原則。

    自重的人自知,他們知道自己的缺點,時刻反省自己,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的負累。

    自重不是嘴上說的,得落實到行動上,自重的人穩重自立,他們不依賴別人,做事踏實。

    如果一個人不自重,不自立,沒有原則底線,那就很容易被人瞧不起,慢慢就會被人疏遠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2

    • 不自畏者招禍。

      一個人心中若沒有敬畏之心,就一定會招致禍患。

      舉頭三尺有神明,心存敬畏,才能堅守底線。

      如果一個人心中沒有敬畏之心,就什麼都做得出來,這樣的人,遲早會給自己招來禍患。

      心中有敬畏,行事有約束,說話有分寸。

      這樣的人不違心、不踰矩,心有所怕,才有所成,一切美好,才會綻放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3

      • 不自滿者受益。

        不驕傲自滿的人,才能得到益處。

        山外有山,人外有人。

        這個世界上厲害的人多了,驕傲自滿遲早要吃虧。

        人要有傲骨,但是不能有傲氣。

        曾國藩說:天下人都敗於兩個字,一個是,另一個就是

        人就像一個容器,只有不自滿,才能不斷吸納新的東西,才能不斷成長。

        海納百川,成其浩大。山聚土石,成其雄偉。

        那些驕傲自滿的人,眼界偏狹,都是張牙舞爪的紙老虎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4

        • 不自是者博聞。

          不自以為是的人,才能見聞廣博,受人尊敬。

          真正的智者,總是可以認清自己,不妄自菲薄,也不自以為是。

          自信是好事,過度自信就是壞事。

          自以為是的人目空一切,唯我獨尊。

          他們把自己當成永遠正確,別人永遠蠢笨,這樣的人,自命不凡,不思進取,終究會一無是處。

         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
          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,才能不斷進步,不斷前行。

圖文摘自:佛說

文章網址:https://blog.xuite.net/smile89098/blog/587538909

arrow
arrow

    ㄚ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