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:中年懂得,有一種愛叫做愛自己✿✿⊱╮
作者:子墨
花開陌上,半夏錦瑟,歲月流年裡,風在掩埋六月的痕跡,雨把往事沖刷成依稀,而我在用繾綣的文字與時光纏綿,與夏日的風景互描心境,讀季節的故事靜坐不語。
以風為素箋,雨為淡墨,花為媒約,用一季深情渲染,表達出一紙心扉的素染,當百媚芬芳,醞釀出柔情,濃了我的心情,柔美了時光,我在夏天的流光裡,感慨萬千。
其實,六月與七月的風景都差不多,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的生活,看著差別不大,細細品味,每個人的生活也不盡相同,細微處見真相,不過,有一點相同之處,任誰也不能否認,那就是:“人生百般滋味總在心頭。”
無論是誰,其生活都與眾不同,酸甜苦辣咸,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。獨處時自省,與月色清幽的夜晚;於時光明媚的午後研讀,讀光陰,讀生活,讀人生,也是一生都必須做的功課。
每個人的人生風景也不盡相同,在每一個不同的畫面裡,一個人走,一個人棲息。所謂一個人的自由,或也是途中遇見美好,或在歲月中離散,或是一個悲傷故事,或是一段華麗的詩行,卻也皆是命運的安排。
當我們懂得了這些,也就不再心生抱怨,只是尋一份內心的歡喜。沿著歲月的痕跡,走入季節深處,把七月的光陰編織成花,輕輕別在衣襟上。
人生在世,歲月渺渺,沉浮起落之間,選擇著也徘徊著,有得有失,有成有敗,人到中年,唯山水明月可傾心相知,唯詩酒花茶值得託付。
而季節,也只是從六月到七月,稍稍低了一下眉,那從眉眼裡溢出的綠,還有在花葉間走失的光陰,頃刻之間,便都化作了往昔,尚來不及告別,就幻化成了風中的流年。
那從遙遠處而來的風,帶著暑熱,越過六月的脊梁,席捲而來,掠過我的寂寞,邂逅我的心情,然後,又不管不顧地離去。
這是一種離別,在人世間已經成了常態,就如中年之前,有親人在旁,很少自觀,可以肆無忌憚的做事,也不必顧慮什麼,那時,只是覺得時光漫長。
而中年之後,深知“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。”當人生無所依附之時,便會覺得時光短暫,倏忽之間,我們也已經老去,人生只剩歸途。
中年之後,更是懂得了人間還有一種情意叫作珍惜,世間有一種愛,叫作愛自己,離別時,一聲珍重,早已熱淚盈眶。
人在天地間,渺似微塵,而每一個人又都是時光的過客,急匆匆而來,一場喧鬧過後,寂靜中,又悄然離去。
雖然沒有人會陪你走過千山萬水,沒有人替你風雨兼程,但是,一個人的旅途,總是會有人陪你一程,那個人是誰不要緊,只是我們必須心存感恩。
冰心說過:“凡事順其自然,凡事不可強求。但求無愧于心。此身乃如草芥微塵,世事轉頭已成空。淡然的面對,坦然的渡過。感恩、快樂、進步、忘卻、大氣。”
心存感恩,感恩生命,感恩遇見,感恩一切美好,感恩一切經歷,當一切都在不言中的時候,你便也就成熟。懂得了放下,對當下的生活,知足常樂,開心就好,對於未來,無憂無懼才是你需要的最好。
浮世三千繁華,煙塵落盡,中年之後心性也都歸於平淡,偶爾也有困頓失意,也有落寞孤寂,不過,最終都會過去的,煙消雲散之後,卸下負累,終歸一身輕鬆灑脫。
於我而言,有雨的日子,可泡一壺清茶,品香回首;無雨的日子,思想在一本書中徜徉,或坐或臥,卻不能不想生活點滴,不為自己做些什麼。
為了生活,放空自己,也放逐心性,淡看功名利祿,只供奉人間煙火,為了自己,靜以修身,在塵埃里安靜,讓一切往來都自生自滅。
這恰如,藏在心底的清歡,於古老的詩意碰撞,打散了書卷的墨香,傾倒了詩句,溢出芬芳,一如夏日里的花朵,開得溫情,開得恣意,花香繞指,自在安然。
席慕蓉說:“我總覺得,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,我們絕不是白白來一場的。”
這種意義,或許,只有中年之後才會明白,而我的理解就是懂得愛自己。
深知人生苦短,每天能夠安靜地享閒暇時光已經是幸運了的,縱然生活中偶遇風雨,亦可從容不迫的對待,更是學會了釋然,讓生命中所有不快樂,都在光陰流水中,被悄悄帶走。這便是愛自己的表現。
中年之後,愛自己,保持一種心態的平和,於萬千繁華中,於百味雜陳中,去尋味一種人生美好,以滋養生命。
只為若干年後,若是回首往昔,而不後悔,可以引以為豪的就是——曾經愛過自己,用深情守護了生命裡的那一份美好。
圖文摘自:子墨文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