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:中年聽雨,未必是孤獨與滄桑✿✿⊱╮
作者:子墨
簡媜說:“夏乃聲音的季節,有雨打,有雷響、蛙聲、鳥鳴及蟬唱。
蟬聲足以代表夏,故夏天像一首絕句。
而蟬音之外的雨呢?
那就是聽雨,而我恰恰也喜歡夏天的雨,隔著窗聽雨,也是一種意境。
若是聽雨的意境,莫過於蔣捷的《虞美人.聽雨》了。
少年聽雨歌樓上。紅燭昏羅帳。壯年聽雨客舟中。江闊雲低、斷雁叫西風。而今聽雨僧廬下。鬢已星星也。悲歡離合總無情。一任階前、點滴到天明。
這哪裡是聽雨啊!這分明是在聽人生,聽出的也是人生境界。
我也喜歡雨,只是寫不出他的那種詩意與境界。要讓我說雨聲,那是叮叮咚咚,錚錚鳴鳴,似金戈鐵馬,氣吞萬里如虎似柔情綿綿不絕於耳,如歌如泣,更是敲在屋瓦上的古老的音樂,打在葉上,又如貝多芬的小夜曲。
說起雨聲,便也就想到了雨天,夏日雨中,適合靜靜讀書,細細品茶,慢慢聽雨,品茶聽音,守一隅凡塵靜怡,享一段悠然時光。
讓自己適時地靜下來,讓生活的節奏適當慢下來,然後,好好享受生活的美好,用聆聽的方式,感受自然,豐盈生命,還人生一份真實。
“雷聲千嶂落,雨色萬峰來。 ”雨是應景的,一會時間,夏日的雨就來了,來得很急,天邊剛有烏雲,轉眼便到了眼前,你還來不及關窗戶,雨便已經成串的掉下。
這樣的雨天,偶爾有幾聲雷,卻也適合懷舊。
歐里庇得斯說:“快樂是辛苦的回味。”
那就用複雜的心情去邂逅一段舊光陰。那些記在心裡的人,那些忘不掉的事,若干年後,在雨中想起,依舊值得用心去感悟,且一遍一遍,一讀再讀。
或許,只是聽雨。若雨聲是一首動人的樂章,那麼,聽雨之人的心情是平靜的,若它是有治愈功能的輕音樂,它的價值就是可以平添一種撥動心弦的美感。
這就是夏天的雨,此刻,冰涼的雨滴,落在我的窗外,或急或緩,或大或小,或熱烈,或寂靜……
當雨成為一種心情的時候,那種意境,如果認真體味,也會有不一樣的感覺。
鹿滿川《世界很大,有你剛好》中說道:“要學會經常性地為自己製造些能夠治愈心情的美好小事。哪怕只是在跨入家門前去樓下超市買一支草莓味的冰激淋。這是一種能力,不要輕易丟棄。”
事實的確如此,要對自己好一些,也增添一些治癒的小情趣。此刻,可以泡一壺清茶,滿室盈香,潤澤唇齒,一碗茶湯,清澈靜心,化心靈的浮躁為平靜。
窗外雨,陌上花,雨聲淋漓,花兒爭艷,似乎都與我無關。讓雨與花在外面狂歡、嬉戲,而我卻只想在柔軟時光里安享清閒。
其實,世間萬千景象,終究是抵不過內心的安靜與豐盈。人生愜意,無非是在一盞茶中品人生,在一場雨中聽自然。將生命還於本真,雨落清閒,歸心平淡。
或許,這是一份淡然心境,或許,這是一種歲月的沉澱,亦是中年之後的內心感覺。
我也相信,夏日的雨中,沉澱的是靈魂的味道,豐盈的是生命的內涵,以及滋生出更多的人生感悟。
中年聽雨,應該能聽出了一份生命的豁達,或是一份人生的淡然。
雨本就是自然之物,我們聽雨,也是在聽自然之音,順應自然,才能聽出其中妙意。
中年聽雨,任是無情處,也能聽出蘇軾《定風波》的詩意,可謂是:“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。”
“卷地風來忽吹散,望湖樓下水如天。”窗外的雨走了,六月也要走了,我彷佛聽見窗外還有幾聲雨點的嘆息,滑過耳際,停留在心,又輕輕滴落。
雨後的感覺是清爽的,空氣也更加清新了。如果,離別是一場痛,那就讓我們整理好心情,走過雨的洗禮,用一顆淡然之心去迎接七月!
圖文摘自:子墨文學